Article
閱讀文章
BACK
SCROLL
藝術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不完美的陶器才是完美
從古自今,陶器的故事仍被持續記載、刻畫著。表面上的不完美、缺陷真實紀錄著人生的本質。

說到「陶器」,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子?自新石器時代以來,陶器便扮演著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角色,從過去的生活器皿到現今的藝術賞析,唯一不變的是數千年歷史乘載著陶器所賦予人類的意義。從古自今,它的故事仍被持續記載、刻畫著。這一次,dpi邀請到了臺灣藝術家李荔的小廢物計畫為我們訴說他心中認為的陶是什麼模樣,從系列作品《我是器》與《母親的頭蓋骨》中,以最原始的素材用雙手感受他與土地的連結,田野自我的同時,在生命裡做各種脈絡爬梳。

#我是器

一痕,是妳的故事;

一劃,是走過的路;

一破,是他想隱藏。
每座器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每個生命脈絡、經驗、不完美,都是造就獨特精彩之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ali_little_mons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ali_little_mons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從字面上來看,不難理解李荔將「自我」融入陶中。不論是高矮胖瘦、有缺陷的陶器,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生命的表徵。人們總嚷嚷著要先「了解自己」,但若不花時間與自己相處、跟自我好好約會,又何來理解?在《我是器》系列中,每個作品都帶有李荔對生命、成長得來的體悟,一劃一刻下,紀錄著無法言喻的蛻變歷程,不論是好是壞,都在心中烙印了不可抹滅的軌跡,造就了每一個獨特的個體。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ali_little_mons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ali_little_mons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當d編看著《我是器》的作品時,腦中不禁響起披頭四〈Let It Be〉的旋律,過去的種種成就了今日的自我,不論是曾經懊悔或感到光榮的時刻,那都是「」的樣子。無需刻意遮掩、否認,只需溫柔地輕輕擁抱那最可愛的自己。

#母親的頭蓋骨

我們人類倚著大地之母的皮膚存活。喝著她的血,住進她的骨。
我把自己放進山裡,在陶盤的表面,按壓上大肚山石頭之紋,並盛裝著我們的智慧、謙卑,與渺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ali_little_mons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ali_little_mons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除了著重於自我詮釋,李荔的另一系列《母親的頭蓋骨》則聚焦於他與土地斷裂的連結,看似有些嚇人的名稱,實則是取於大地之母的自然材,透過把玩石頭的過程,李荔重新思考「我想透過石頭說些什麼?石頭想透過我說些什麼?」的傳遞意像,承裝著物品的盤,好似承載著人類的土地。取之於自然當用之於自然,李荔用每一片頭蓋骨訴說著回歸大自然的省思。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ali_little_mons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ali_little_mons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看似簡單的輪廓,作為盤器的頭蓋骨更能發揮無限的想像空間,不論放置鮮花、生活小物都能營造出不同的生活氛圍,或者你想拿去嚇嚇朋友(?)似乎也不是問題。

陶器之於生活,對李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生命素材。在每一劃刻痕中,真切地記錄著生命的每一刻—不完美,才是生命的本質  

後記: 

問答時間到~這次dpi更深入邀請到「李荔的小廢物計畫」來為讀者解惑!

 「為何會取名『李荔的小廢物計畫』?開創工作室的契機為?」 

『我原本就有一個製作手工鞋的小工作室。

 2019年手工鞋遇到瓶頸、加上五月從朋友的爸爸那邊得到一台二手拉坏「轆轤」,於是就開啟了一整個玩土的計畫。 

「小廢物」的由來:
對於剛學陶的我來說,練陶需要大量練習,過程中會產出很多實驗品。學習的一個月後,我反思「製造」這件事:當陶土燒製完成,卻沒人使用,被丟棄的陶製品就會是一件垃圾、小廢物。被丟進焚化爐的陶器,只會越燒越硬,無法被地球分解。我開始思考,如何不過多製造?如何讓每個製造出來的完成品,都是被需要的?於是我的第一個計畫「土胚計畫」就出現了。在容器仍是「土胚」狀態,也就是沒經過任何燒製流程,先讓需要的人訂購;沒被選購的土胚,就可以再揉回成陶土的狀態這個方式不但可以支持我繼續大量練習,最重要的是,不會製造多餘的容器。』
 
 
「選擇『陶』作為創作媒材的原因?」 
 
『我對自然素材原本就有興趣。親自去觸摸、捏土之後,才發現這個材質很可以表現我想要說的概念、想法。加上我與臺灣這片土地的斷裂關係,讓我對土地更多是探索發掘。』
 
 
「你會怎麼描述自己的作品?在《我是器》與《母親的頭蓋骨》中各想訴說什麼意象?」  
 

《母親的頭蓋骨》與《我是器》是起初是講述不同的概念,但我到近期更深的覺察,其實都是講同一個東西:我。 

《母親的頭蓋骨》作品描述:

我們人類倚著大地之母的皮膚存活。喝著她的血,住進她的骨。

我把自己放進山裡,在陶盤的表面,按壓上大肚山石頭之紋,並盛裝著我們的智慧、謙卑,與渺小。

這個系列是重新連結我跟土地段列斷裂的關係。於是我進入台中大肚山裡,翻拓山上的石頭、挖掘山上的土壤,直接跟土地最直接的觸碰。

製成承裝物品的盤,好比承載著人類的土地。  

《我是器》的作品描述: 

一痕,是妳的故事;一劃,是走過的路;一破,是他想隱藏。

每座器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每個生命脈絡、經驗、不完美,都是造就獨特精彩之處。

這個系列就回到我自身經驗。  

最近更深的覺察是:

從初期的對土地的好奇,於是在台中大肚山的土地上,開始做起實地土壤考察、翻製紀錄,在碎屑、泥水、土塊之間纏綿。

透過土,同時也在田野我自身,在生命裡做各種脈絡爬梳。』 


「工作上有什麼怪癖嗎?(笑)」 

『很喜歡赤腳工作,感受地上的灰塵。』

 

「近期有什麼計劃?請與我們的讀者分享。」 

『2020的尾聲,會有我人生第一個小個展。請務必來看看我怎麼詮釋我與土的關係。』 

-

source: 李荔的小廢物計畫、@ali_little_monster 

 
ALL POSTS
Copyright © 2024 dpi設計插畫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