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閱讀文章
BACK
SCROLL
藝術
最美公路邂逅藝術光景!《2021南迴藝術季》14件地景作品匯聚南迴四條流域、連結在地生活氣息
《2021南迴藝術季》:國內外14組藝術家共同創作,融合地方生活氣息,望見南迴公路上豐沃的藝術光景。

所謂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是文化藝術的載體。當藝術家望見大山大海的壯闊無垠、走過地方聚落的日常路徑、聞過日出向晚的土壤氣息,於內心無限交織的感動造就了屬於在地性、獨特性的人文地景風貌。

近期開展的2021南迴藝術季》,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Biung Ismahasan)以排灣族語「Sicevudan從這出發」為題象徵著從源頭開始經歷、流動透過地景藝術作品匯聚南迴四條流域,共邀國內外14組藝術家攜手在地社區、部落青年共同創作,融合地方生活氣息,更讓人看見南迴公路上豐沃的藝術光景。

#從文化起源處出發

本次《2021南迴藝術季》共有14件藝術作品座落於南迴公路旁,趕緊跟著d編搶先看!

武玉玲《我輕輕聽》

來自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部落的武玉玲(Aruwai Kaumaka)身兼藝術家與排灣公主的她,自幼喜歡跟著祖母學習傳統編織,精湛手藝下,將自身對部落的熱愛細膩編入作品中

一走出太麻里火車站,往左手邊一瞧,便能發現作品《我輕輕聽》,揉合繽紛多彩的織線其中以「黃色」貫穿三組立體裝置,對此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表示黃色」象徵著武玉玲心中對台東「熱情、狂野」的形象紅色代表「部落的熱情藍色則是「蔚藍大海。佇立在山與海聲音繚繞間,細心聆聽大自然共譜的美妙絕響。

作品位置:太麻里火車站前花園

邱尚為《太平洋的呼喚、相約南迴》

多年前東漂來到台東的藝術家邱尚為,都蘭山千變萬化的美景,點燃了他心底沉寂已久的創作花火。本次以南迴地區青壯年人口外流為靈感發想,創作出大型金屬裝置作品,圖樣取〈呼喚〉、〈相約〉之意代表家鄉對遠方子女的思念親情,也融入大鳥部落的傳說、地域、產業及海洋文化等在地意象。若仔細一瞧,作品中其實藏著兩張對視凝望的臉,你可有發現?(笑)

作品位置:大鳥遊憩區

哈拿.葛琉《方圓之間》

來自台東都蘭部落阿美族的哈拿.葛琉,跟著母親學習刺繡、編織而開始接觸纖維創作,以織繡工藝為基礎延伸她對族群文化、生態環境與人文脈絡的獨特思考。這次透過枕木打造《方圓之間》,一展「天是圓的、地是方的」處世智慧鋼鐵菱形象徵每個族群,更以「有缺口的圓訴說著原民文化裡的多元包容

source: dPi/編輯Coco 攝

作品位置:金崙海灘

安聖惠《起點》

在縱谷大地藝術季以《療癒系列》展出的安聖惠,在南迴藝術季中能再次看見她的細緻創作,擅於運用不同媒材創造衝突又緊密的交織對話,讓觀者細細咀嚼背後的深遠意境。《起點》運用三角錐打造視覺衝擊感意味南迴公路多年來的反覆修繕,同時以徐超斌醫師的「南迴醫院」善舉為發想,藉由作品呼應徐超斌所言:「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

source: dPi/編輯Coco 攝

作品位置: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

伊誕・巴瓦瓦隆《呼喚南島的風》

位於《起點》一旁的《呼喚南島的風》,出自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之手,他的藝術創作極為多元,囊括詩、散文、報導文學、繪畫、版畫、雕刻、廣告設計、裝置藝術及影像紀錄等,其風格細膩富詩意、質樸神秘。本次運用廢棄電線桿創作《呼喚南島的風》,並以排灣族「百合花」烘托純潔之意

作品位置: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

Strijdom van der Merwe &周聖賢《通往天堂的階梯》

南非藝術家Strijdom van der Merwe與台灣藝術家周聖賢共創之作品,藉由創作呼應南迴蘊含的自然人文底蘊以「錯視」手法用二維的視覺結構營造出三維空間的錯覺,不斷向上的天梯象徵著希望、永恆與夢想,帶領觀者無限延展視線與想像,用一座看得見的天梯,悄然提醒著人們正視並勇於實踐夢想

作品位置:大武南濱休憩區

陳淑燕&杜瓦克・都耀《在斜坡上的瞭望》

纖維藝術創作者陳淑燕,藉由回歸原始素材與技術,尋回原住民手工藝精神。她表示「材質有自己的語言,讓她的性格去說話,尤其是自然素材,如同與另外一個形態的生命,交手與對話,而源源不絕的可能性就在這些過程中產生。」擅長運用樹皮布、立體手工造紙、植物染色等複合媒材與空間裝置

作品常探索人的內在生命與原始自然的關係,呈現最純淨原初的有機型態;而杜瓦克都耀擁有阿美族與噶瑪蘭族血統擅長將烏葉竹、刺竹等創作出各式裝置藝術,運用竹籐的藝術展現創新的空間。

作品位置:金崙舊部落

#構築感官南迴體驗

404 N.F《南向南》

由台灣四位大男孩藝術家所組成的藝術團隊「404 N.F」,跨足新媒體、材質與建築等領域組成的團隊,跨領域合作下誕生的裝置作品,試圖喚醒觀者的身體經驗與感知,產生由場域、光和運動結合的感官實驗

本次《南向南》運用鍍鋅方管、圓管和白鐵板等材料製作,闡述身處南島的北臨界點,南方」一詞似乎更具有地域的指向性,冀能以相對的感官體驗,一尋自身的相對位置,映照著五感觸動,使身體經驗從源頭構築新的「感官語系

作品位置: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林子堯《潮・南》

來到東部,何不放下都市包袱、脫下繁重鞋履,直奔大海的懷抱呢?(笑)來自台灣的拼貼藝術家林子堯,自學生時代深受馬賽克藝術影響,他曾說:「它超越繪畫、設計,在作品還沒有完成之前,永遠不會知道將呈現出什麼樣驚人的效果!」,於是在作品《潮・南》中,林子堯將拼貼藝術揉合南迴文化運用「台味十足」的藍白拖呈現新型風潮,以赤裸雙腳感受旅途足跡與當地文化的相融交匯

作品位置: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

陳宣誠《存在的相遇》

台灣建築藝術家陳宣誠,長期探索著身體與地景間發展另一種建築尺度的可能,企圖用最真實的身體感,反覆地去體會事物最根本的價值。這次他透過石板和不鏽鋼補網建構的植栽裝置,在太麻里金針山花田的雲霧中,化身為山嵐間的捕霧裝置(好爛漫啊~),經由時間積累,植物成為環境中生命樣態的紀錄者,從生命的生長分布中找到線索,尋得人與自然互動的最佳場域,悠然演繹生命中的美好相遇過程

作品位置:金針山忘憂谷下方花田

Idan Zareski 《行走的意識》

來自以色列的藝術家Idan Zareski,是一位走遍世界各地的旅者,深受多元文化影響以最原始的情感作為創作指南《Bigfoot》系列雕像創作於拉丁美洲,觸發人們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而這次Idan Zareski望見南迴山海之美,希冀透過赤腳行走的Bigfoot串起南迴與世界的美妙連結

作品位置: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

Andres Amado《協調的混沌》

素有沙灘藝術家之稱的Andres Amado,有著環境科學背景的他,在學習麥田怪圈重建後,深受古代幾何藝術所吸引。經常運用電腦設計出多樣的創意圖形,烙印在腦海中,以耙子與特殊工具,獨自於沙地繪出巨大又神秘的幾何圖像。本次他聚焦於南島語系的分佈與起源以此為靈感設計圖騰並結合台灣與紐西蘭南島文化意涵,透過沙雕與大量疊石呈現圖騰樣貌,創造兩者間的相互對話。

作品位置:華源海灣

饒愛琴《陸發岸Ruvuwa'an.發芽》

20年來生活在台東知本的饒愛琴,透過繪畫、複合媒材裝置以及馬賽克拼貼讚揚著南迴山海景致與豐厚群族文化,作品中飽滿的真摯情感與柔美細節令人感動。這次饒愛琴特別以卑南族石生系統的口傳故事發想使用漂流木、石頭等自然素材馬賽克拼貼交織出部落的集體回憶,藉由藝術感恩天地與新芽繁衍。

作品位置:約台九線370公里處(原住民祖先發源地碑對面)

I Wayan Sadera《BUBU》

來自印尼峇里島烏布的Wayan,在台駐村已超過十年,更是東南亞備受國際關注的當代藝術家。本次作品峇里島的山與台灣的海為發想透過竹編手法創作並融合排灣族與達悟族元素,不同的排列使紋路呈現山的連綿與海的瞬息萬變。BUBU峇里島語則為「漁筌」之意,在相異國度、文化與族群間,卻有著相同的捕魚技藝,也象徵著島與島間的連結,因文化讓彼此相依相繫,也提醒著下一代的傳承重要性。

作品位置: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如果你也對《2021南迴藝術季》有興趣,不妨相約好友,落實防疫之餘,一同感受南迴公路的療癒藝術景致。

INFO

《2021南迴藝術季ーSicevudan從這出發》

展出時間 | 2021/07/30~2021/11/14

主辦單位 | 臺東縣政府

承辦單位 |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執行單位 | 力譔堂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

策展人 | 彼勇. 依斯瑪哈單 Biung Ismahasan

參展藝術家 | 安聖惠 / 伊誕.巴瓦瓦隆 / 邱尚為 / 林子堯 / 武玉玲 / 哈拿 • 噶琉 / 陳宣誠 /  饒愛琴 / 杜瓦克 • 都耀與陳淑燕 /  404 N.F Studio / Andres AMADOR (美國) /  Idan Zareski  (以色列) / I Wayan Sadera(印尼) / Strijdom van der Merwer (南非)

-

source: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ALL POSTS
Copyright © 2024 dpi設計插畫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