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閱讀文章
BACK
SCROLL
藝術
跨越個人化中心思想:專訪藝術家黃子佼,二手玩具打造「跨越彩虹」回溯五彩斑斕的兒時記憶
「每一個作品放到市場上,未必能達到銷售的狀態,但起碼能夠引起一些思考。」

是否曾遇過一件展品,能讓你瞬間掉入時光漩渦,潮水般襲來的種種過往,是內心深藏的美好歡愉亦或陰鬱難忘,藉由視覺與記憶的交互流動,佐流淌光陰調味,其箇中意趣也往往最耐人尋味。由回收二手玩具所組成的《跨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為藝術家黃子佼巧手打造「玩味十足」的裝置藝術,看似各式被遺忘的玩具,重組後的彩虹拱橋,不僅呈現童話與玩具間的直接連結,更象徵著兒時純真與橫跨人生的無限異想

本次dPi也邀請到黃子佼本人,請他向我們分享《跨越彩虹》中所蘊含的生命歷程。

#使用隨手可得的媒材

Q:哈囉子佼!身兼主持人、音樂人、策展人、藝術創作者、作家與收藏家等多元身份,且致力推廣潮流文化與當代藝術的你,我們總能從你的作品中走進奇妙異想的繽紛世界,尤其是《跨越彩虹》實在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很好奇起初萌生這個靈感的契機是什麼?使用「二手玩具」為創作媒材的原因為?

A:這個作品在之前製作的時候,是參與一個綠野仙蹤主題的聯展,這個故事被拍成電影,同時打造了一首經典歌曲《Over the Rainbow》,所以我就想做一個彩虹的裝置藝術。這幾年我參加許多的藝術活動,都會傾向於使用回收的材質或者是手可取不是從美術社買來的媒材。當然有點難,因為有一些材料並不是唾手可取,而且這類型的創作品在市場上很難銷售

這次因緣際會地,透過一位藝術策展人張為雲老師的介紹,媒合了板橋的玩具銀行,一拍即合,畢竟玩具被回收之後很可能就要變成垃圾,我印象中玩具是五顏六色的,用它們來堆疊紅橙黃綠藍靛紫,應該會挺有趣,所以就做了這樣的作品。

#跨越個人化的中心思想

Q:會希望觀者從《跨越彩虹》中得到什麼呢?

A:希望觀者在看展品的時候,多留一點時間,每一道顏色裡面的玩具都是我們在倉庫裡挑出來的,每一個玩具對應著觀者的故事跟回憶,或許可以讓你流連忘返,甚至掉到時光的隧道裡面。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ickey1972330)分享的貼文 

在過程當中,也感覺到現在孩子的幸福,許多的玩具被淘汰了,事實上都還完好如初。我們在創作的時候,也碰到了一些苦惱,因為靛色特別難界定,或者是有部分顏色的玩具量特別多、部分特別少。總而言之,都希望這個作品有更豐富的生命力,試著想想看裡面每一個顏色的玩具,或者只是一隻手、一個輪子的零件,到底來自什麼家庭,這個作品不只是我自己的生命歷程,它可能乘載了好多家庭的回憶

《Over the Rainbow》翻成中文「跨越彩虹」,我希望這樣子的一個組成,也跨越傳統藝術創作者相對個人化的一種中心思想,藝術到底是什麼?是一個人表達自己的心路歷程,還是集體的創作?是用非常高級的媒材,還是唾手可取的回收物?我希望每一個作品放到市場上,未必能達到銷售的狀態,但起碼能夠引起一些思考

#擁有共同的冒險精神

Q:我們知道你與ANO、呂志文成立了「3P藝術團體」,在《動漫藝次元》展覽中也看見了不少共創作品。試問當初是什麼機緣成立了三人團體?創作過程中,你們是如何調配與執行呢?

A:2012年受邀參加新藝術博覽會,當時一個人有點害怕,所以就找了阿諾和蔡燦得壯膽組成3P,後來阿得因為工作繁忙退出,我又因為機會認識了呂志文,三個人一拍即合。原則上我們三個有各自的風格跟創作方向阿諾塗鴉、呂志文水彩、我是攝影,可是我們又似乎對新鮮的事物都有共同的冒險精神,最主要是大家的EQ跟共存共榮的心態是非常吻合的

每一次在創作的時候,分工狀況不一樣。這次我們展出的作品,分工是阿諾負責提出他想要的主題,因為他喜歡電玩,所以就從電玩去拆,我負責拍人物動態的連續動作照片,再加上他的繪製,以及他特製遊戲卡帶的框;Aer也提出他對童話的喜愛,所以我也一樣要拍攝童話風格的,比如《美女與野獸》美女跳舞的姿態、連續動作的照片,再讓他去畫野獸組合成的作品,每一個作品從左看到右,可以看到很多的變化,這也是我們希望能讓作品看更久的一個理念

#藝術二字之於黃子佼

Q:若用一句話來形容,對你來說「藝術」是什麼?

A:藝術就是美感結合創意。」

#無厘頭大膽嘗試

Q:會如何描述自己的創作風格?

A:我的創作風格很難界定,因為十幾年來參展的資歷裡面,我做過太多奇怪的物件,比如說有一年要做米老鼠,我就拿真的米來做米老鼠;我曾經去華山附近撿拾地上的煙蒂、磚頭或是瓶罐、落葉,做成一個現地取材的作品;我也曾經把一些珍貴的收藏放在棺材裡面,用蠟燭把它們凝結,成為一個永恆的回憶,也跟它們告別,裡面有手錶、公仔各類等;我也曾經單純地用攝影創作,尤其我的攝影創作在輸出的時候,每一張都只有一版,One and Only,並且不會Po在社群平台上。

如果硬要定義的話,我是蠻「無厘頭」的,同時因為我不需要在意藝術品的銷售成果,不是以這個維生,因此我可以做更大膽的嘗試。雖然每次多半的嘗試都是失敗的,收藏家對於這類的收藏意願是很低的,可是我也曾經看過許多觀念藝術,真的是讓我瞠目結舌或是大開眼界,我相信我的界線裡面,有一天可以找到更多的知音

#創作過程最重視獨處

Q:創作時,有什麼儀式感或小怪癖嗎?

A:創作是我最快樂的獨處時光,我的怪癖就是不要任何人打擾我,即使是太太也是一樣,我也很希望跟自己對話、跟環境對話、跟物件對話,有的時候很快、有的時候很慢。有時我會隨機應變地去做,比如說開車南下,想要拍照,或者去新北市繞一繞,就算迷路沒有關係,但隨時看到窗外有靈感,我就會取材,拍下那個畫面。

我也覺得創作不應該是有太吵雜的環境,因為它真的是一個在面對自己、挖掘自己的過程,最後呈現出來的東西不管是帶著幽默感的或者是歷史感的,像我也曾經把很經典的3.5磁片,或者是答錄機的錄音帶成為我創作媒材的一部分,那都是我的回憶,很難跟別人交流分享,就算旁邊有人他也不一定聽得懂,所以這是我最大的儀式感跟怪癖就是「獨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ickey1972330)分享的貼文

#鍾愛阿咧的陶藝品

Q:可否與我們分享你的工作室呢?和我們介紹一下你最愛的收藏品吧!

A:我的工作室已經變成收藏的空間了,收藏物品隨著年紀的改變,也有喜好的調整,過去可能喜歡公仔唱片,慢慢接觸到古典老件,當然不變的是音樂類的收藏這幾年最愛的收藏,如果講藝術類的話,其中有一位是阿咧,多數的收藏我都會傾向留一件,喜歡的、看上的買一件就好了,可是阿咧老師是讓我破戒的一位,我大概至少收了大大小小他的陶藝品十五件以上,我自己也覺得有點莫名,太喜歡了。那為什麼要這樣分,是因為我想把資源分配給更多藝術家,假設我有一筆預算買藝術品,我會選擇多買幾個創作者的

#對《黑青》尤為深刻

Q:我們知道你身為《創藝多腦河》的主持人,自2013年開播至今,專訪了眾多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與創作者。試問近期讓你印象最深的作品是什麼?

A:近期讓我最深刻的作品,應該是《黑青》吧!因為《黑青》帶領的是一個設計公司,後來加入了粉樂町的視覺創作松菸有一個大型的充氣作品,都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我覺得很厲害的是只用兩種顏色,黑色跟青色就是綠色,最近在誠品也看了它的聯展作,很喜歡,從平面到立體,尤其是兩種顏色創造出來的生物卻這麼迷人,真的讓我覺得很厲害。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osmos(@blackandbluecosmos)分享的貼文

source:@blackandbluecosmos

#前衛大膽讓人翫味

Q:影響你最深的藝術家有哪些?

A:影響我很深的藝術家頗多,像我最近比較關注的是橫尾忠則,他在普普年代彷彿就是東方的安迪沃荷,他有很多手繪的圖象都相當的Kuso,早在村上隆以前他就已經很動漫了,所以這幾年很流行動漫的藝術,他應該是很前衛的一位前輩。我也很喜歡田名網敬一,他的用色非常的大膽很多鏡射的畫面非常前衛有趣,他也做了很多拼貼,都讓我覺得原來可以這麼玩藝術啊!

再來是很多兩面評價在人間的村上隆,或許許多人對他商業的手段有一些質疑,但我反而是很佩服的,畢竟我訪問過太多藝術家,我不希望藝術家都要死後才要成名,我希望藝術家能有更多的資源、更多的跨界,去做他們想做的、更大的作品。這時候商業的運作是非常重要的,也許許多的前輩或者相當孤高的藝術家都不屑一顧,但我認為過好日子,沒有什麼不對,藝術家如果能夠功成名就,只要他不迷失,有何不可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ickey1972330)分享的貼文

#下半年的重要藝術計畫

Q:未來有其他的創作計畫嗎?請與我們分享吧!

A:轉眼在下半年也有一個裝置藝術的展覽,我自己非常期待,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夠來參觀。最近也有攝影的作品,南下台中參加一個地方攝影展,同時自己也策劃了一個展覽在誠品音樂館邀請說故事的人跟插畫家合作帆布包的創作,我就沒有參加,這些都是下半年一些很重要的創作、策展還有參展。另外,我也依舊做很多電視節目,綜藝畢竟還是我的根,音樂是我的初心,下半年也會有四首的音樂作品跟大家見面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ickey1972330)分享的貼文

如果你也喜歡黃子佼的作品,不妨抽空前往《動漫藝次元》觀展!

INFO

《動漫藝次元》

本館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3號

展覽地點 | 第1、2展覽廳

展覽日期 | 2021 / 07 / 13 ~ 2021 / 09 / 26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日 09:00 ~ 17:00

( 免費參觀,週一休館 )

聯絡電話 | ( 02 ) 2311–0574轉110

-

source: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mickey1972330

 

ALL POSTS
Copyright © 2024 dpi設計插畫誌. All rights reserved